索阅 100例 首 页| 资 讯| 下 载| 论 坛| 博 客| Webinar| 高 校| 专 刊| 会展| EETV| 百科| 问答| 电路图| 工程师手册| Datasheet

EEPW首页 > 百科 > 串联谐振应用

串联谐振应用


贡献者:不爱吃窝瓜    浏览:544次    创建时间:2015-04-13

  串联谐振应用
  目录
  1简介
  2试验对象
  3技术参数
  4产品特征
  5选型依据
  1简介
  串联谐振应用(Application of series resonance)是运用串联谐振原理,利用励磁变压器激发串联谐振回路,调节变频控制器的输出频率,使回路电感L和试品C串联谐振,谐振电压即为加到试品上电压。变频谐振试验装置广泛用于电力、冶金、石油、化工等行业,适用于大容量,高电压的电容性试品的交接和预防性试验。
  利用调谐电感与负荷电容使之产生工频串联谐振,以获得工频试验电压的设备由变频电源、励磁变压器、电抗器和电容分压器组成。被试品的电容与电抗器构成串联谐振连接方式;分压器并联在被试品上,用于测量被试品上的谐振电压,并作过压保护信号;调频功率输出经激励变压器耦合给串联谐振回路,提供串联谐振的激励功率。
  串联谐振试验设备主要用于10kV、35kV、110kV的交联橡塑电力电缆,66kV、110kV、220kV 组合电器(GIS)的变频交流耐压试验,水力和火力发电机或电力变压器等的工频交流耐压试验。其基本原理是采用可调节(30--300Hz)串联谐振试验设备与被试品电容谐振产生交流试验电压。
  串联谐振在具有电阻R、电感L和电容C元件的交流电路中,电路两端的电压与其中电流位相一般是不同的。如果我们调节电路元件(L或C)的参数或电源频率,可以使它们位相相同,整个电路呈现为纯电阻性。电路达到这种状态称之为谐振。在谐振状态下,电路的总阻抗达到极值或近似达到极值。研究谐振的目的就是要认识这种客观现象,并在科学和应用技术上充分利用谐振的特征,同时又要预防它所产生的危害。按电路联接的不同,有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两种。在电阻、电感及电容所组成的串联电路内,当容抗XC与感抗XL相等时,即XC=XL,电路中的电压U与电流I的相位相同,电路呈现纯电阻性,这种现象叫串联谐振(也称为电压谐振)。当电路发生串联谐振时,电路的阻抗Z=√R2+XC-XL2=R,电路中总阻抗最小,电流将达到最大值。
  2试验对象
  1、6kV-500kV高压交联电缆 的交流耐压试验
  2、发电机 的交流耐压试验
  3、GIS和SF6开关 的交流耐压试验
  4、6kV-500kV变压器 的工频耐压试验
  5、其它电力高压设备如母线,套管,互感器的交流耐压试验。
  3技术参数
  1、谐振电压波型:正弦波,波形畸变率<1.0%
  2、输出频率:30~300Hz
  3、工作制:满功率输出下,连续工作时间60min
  4、品质因素:30~80
  5、输入工作电源:单相380/220V±10%,50Hz
  6、环境温度:-10℃~+50℃
  7、相对湿度:<95%,无凝露状况
  8、适用范围:
  a、电缆变频谐振装置
  b、发电机交流耐压装置
  c、变电站电气设备交流耐压谐振装置
  d、CVT检验用谐振升压装置
  4产品特征
  1、稳定性、可靠性高。系统采用进口功率元件作为功率变换的核心,电压输出和频率输出稳定,电磁兼容设计合理,保护功能完善,经过多次高压直接对地短路的测试,系统仍然保持完好,同时系统也有很强的过载能力
  2、自动调谐功能强大。系统自动调谐时,从30Hz到300Hz自动扫频,显示扫频曲线,用户能直观地看到系统调谐过程;扫频完成后,系统根据扫频初步找到的谐振频点,在其±5Hz范围内以0.01Hz为分辨率进行频率细扫,最后精确锁定谐振频率
  3、支持多种试验模式。系统支持“自动调谐+手动调压”,“自动调谐+自动调压”,“手动调谐+手动调
  压”等试验模式,推荐使用“自动调谐+手动调压”模式,既能快速找到谐振点,又能通过手动调压控制试
  验过程,安全性更高
  4、系统人机交互界面友好。试验参数设置、试验控制、试验结果等同屏显示,直观清晰,并具有自动计时及操作提示功能。全触摸屏操作及显示,具备试验数据保存和查询功能
  5、保护功能完善。具备零位保护(电压输出控制旋钮不在零位时,禁止系统启动),过压保护,过流保护,闪络保护等功能,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
  5选型依据
  变频串联谐振试验设备不同于一般通用的试验仪器,最大的特点是同一套设备可以用于不同电气设备的交流耐压试验如交联电缆、变压器、GIS、电动机和发电机等,除了本选型目录给出系列典型常用型号供用户选择外,通常需要根据用户的试品范围和试验要求进行配置方案的设计,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用户、不同试品的试验要求。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词条     查看历史版本

开放分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贡献者


本词条在以下词条中被提及: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共:(0条)
匿名不能发帖!请先 [ 登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