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图像
贡献者:不爱吃窝瓜 浏览:885次 创建时间:2015-10-30
-
1 概述
2 原理
3 技术
概述
第一代激光防伪技术主要用于制作激光模压全息图像防伪标贴。
由于普通光源单色性不好,相干性差,因而使得全息技术发展缓慢,很难拍出令人满意的全息图。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激光出现,以其高亮度、高单色性和高相干度特性,迅速推动了全息技术的发展,许多种类的全息图被制作出来,全息理论得到很好的验证。
七十年代末期,人们发现全息图片具有包括三维信息的表面结构(即纵横交错的干涉条纹,这种结构是可以转移到高密度感光底片等材料上去的)。1980年,美国科学家利用压印全息技术,将全息表面结构转移到聚酯薄膜上,从而成功地印制出世界上第一张模压全息图片。这种激光全息图片又称彩虹全息图片,是通过激光制版将影像制作到塑料薄膜上,产生五光十色的衍射效果,使图片具有二维、三维空间感。在普通光线下,图片中隐藏的图像、信息会重现,而当光线从某一特定角度照射时,图片上又会出现新的图像。这种模压全息图片可以像印刷一样大批量快速复制,成本较低,还可以与各类印刷品相结合使用。至此,全息摄影转向社会应用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原理
当时这种模压全息图片的制作技术非常先进,只有少数人掌握,于是就被用来制作防伪标识。其防伪的原理是:
1.在激光全息图片拍摄的整个过程中,如果有一项条件不同(如拍摄彩虹全息的条件),则全息标识的效果就会有差异;
2.这种全息图像的全息信息用普通照相无法拍摄,因而全息图案难以复制。
第一个将全息图片用作防伪标识的产品是JohnnyWalkeWhishy(一种威士忌),该酒的销售额较以前增加了45%左右。
激光模压全息防伪技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传入我国,1990年至1994年期间,全国各地引进生产线上百条,数量占当时世界生产厂家的一半还多。在引进初期,这种防伪技术确实起到了一定的防伪作用,但随着激光全息图像制作技术的迅速扩散,很快就被造假者从各个方面攻破,激光全息防伪标贴几乎完全失去了防伪能力,激光模压设备也从最初的上千万美元一条剧降至几万元人民币一条。
技术
第一代激光全息防伪技术的泛滥,促使人们不得不开始寻求改进现有技术。改进后的技术主要有三种:一是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改进全息图像;二是透明激光全息图像防伪技术;三是反射激光全息图像防伪技术。
开放分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贡献者
本词条在以下词条中被提及: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