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阅 100例 首 页| 资 讯| 下 载| 论 坛| 博 客| Webinar| 高 校| 专 刊| 会展| EETV| 百科| 问答| 电路图| 工程师手册| Datasheet

EEPW首页 > 百科 > HARQ

HARQ


贡献者:carlhzy    浏览:3788次    创建时间:2011-03-23

一、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概念 数据通信最初是在有线网上发展起来的,通常要求较大的带宽和较高的传输质量。对于有线连接,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是通过重传来实现的。当前一次尝试传输失败时,就要求重传数据分组,这样的传输机制就称之为ARQ(自动请求重传)。在无线传输环境下,信道噪声和由于移动性带来的衰落以及其他用户带来的干扰使得信道传输质量很差,所以应该对数据分组加以保护来抑制各种干扰。这种保护主要是采用前向纠错编码(FEC),在分组中传输额外的比特。然而,过多的前向纠错编码会使传输效率变低。因此,一种混合方案HARQ,即ARQ和FEC相结合的方案被提出了。
编辑本段二、HARQ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分类
2.1、自动重传请求协议
  常用的自动重传请求协议包括停等式(SAW)、后退N 步式(Go-back-N )和选择重发式(SR)等[2]。
  (1)停等式
  发送端每发送一个数据分组包就暂时停下来,等待接收端的确认信息。当数据包到达接收端时,对其进行检错,若接收正确,返回确认(ACK)信号,错误则返回不确认(NACK)信号。当发端收到ACK信号,就发送新的数据,否则重新发送上次传输的数据包。而在等待确认信息期间,信道是空闲的,不发送任何数据。这种方法由于收发双方在同一时间内仅对同一个数据包进行操作,因此实现起来比较简单,相应的信令开销小,收端的缓存容量要求低。但是由于在等待确认信号的过程中不发送数据,导致太多资源被浪费,尤其是当信道传输时延很大时。因此,停等式造成通信信道的利用率不高,系统的吞吐量较低。图1所示是停等式ARQ的一个简单示例。
  (2)后退N 步式
  在采用后退N 步式ARQ协议的传输系统中,发送端发送完一个数据分组后,并不停下来等待确认信息,而是连续发送若干个数据分组信息。接收端将每个数据包相应的ACK或 NACK信息反馈回发送端,同时发送回的还有数据包分组号。当接收到一个NACK信号时,发送端就重新发送包括错误数据的N 个数据包,如图2所示。接收端只需按序接收数据包,在接收到错误数据包后即使又接收到正确的数据包后还是必须将正确的数据包丢弃,并重新发送确认信息。可以看出,相比较SAW,采用该协议一方面因发端连续发送数据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但同时增大了系统的信令开销;另一方面,由于收端仅按序接收数据,那么在重传时又必须把原来已正确传送过的数据进行重传(仅因为这些数据分组之前有一个数据分组出了错),这种方法使信道利用率降低。
  (3)选择重发式
  为了进一步提高信道的利用率,选择重发式协议只重传出现差错的数据包,但是此时收端不再按序接收数据分组信息,那么在收端则需要相当容量的缓存空间来存储已经成功译码但还没能按序输出的分组。同时收端在组合数据包前必须知道序列号,因此,序列号要和数据分别编码,而且序列号需要更可靠的编码以克服任何时候出现在数据里的错误,这样就增加了对信令的要求。所以,相比之下SR的信道利用率最高,但是要求的存储空间和信令开销也最大,选择重发ARQ协议的工作示例见图3。
  在3G LTE系统中将采用停等式(SAW)重传协议。这种机制不仅简单可靠,系统信令开销小,并且降低了对于接收机的缓存空间的要求。但是,该协议的信道利用效率较低。为了避免这种不利,3G LTE系统采用了N 通道的停等式协议,即发送端在信道上并行地运行N 套不同的SAW协议,利用不同信道间的间隙来交错地传递数据和信令,从而提高了信道利用率。
2.2、 基本HARQ类型
  根据重传内容的不同,在3GPP标准和建议中主要有3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机制,包括HARQ-I、HARQ-II和HARQ-III等[3]。
  (1)HARQ-I型
  HARQ-I即为传统HARQ方案,它仅在ARQ的基础上引入了纠错编码,即对发送数据包增加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并进行FEC编码。收端对接收的数据进行FEC译码和CRC校验,如果有错则放弃错误分组的数据,并向发送端反馈NACK信息请求重传与上一帧相同的数据包。一般来说,物理层设有最大重发次数的限制,防止由于信道长期处于恶劣的慢衰落而导致某个用户的数据包不断地重发,从而浪费信道资源。如果达到最大的重传次数时,接收端仍不能正确译码 (在3G LTE系统中设置的最大重传次数为3),则确定该数据包传输错误并丢弃该包,然后通知发送端发送新的数据包。这种HARQ方案对错误数据包采取了简单的丢弃,而没有充分利用错误数据包中存在的有用信息。所以,HARQ-I型的性能主要依赖于FEC的纠错能力。
  (2)HARQ-II型
  HARQ-II也称作完全增量冗余方案。在这种方案下,信息比特经过编码后,将编码后的校验比特按照一定的周期打孔,根据码率兼容原则依次发送给接收端。收端对已传的错误分组并不丢弃,而是与接收到的重传分组组合进行译码;其中重传数据并不是已传数据的简单复制,而是附加了冗余信息。接收端每次都进行组合译码,将之前接收的所有比特组合形成更低码率的码字,从而可以获得更大的编码增益,达到递增冗余的目的。每一次重传的冗余量是不同的,而且重传数据不能单独译码,通常只能与先前传的数据合并后才能被解码。
  (3)HARQ-III型
  HARQ-III型是完全递增冗余重传机制的改进。对于每次发送的数据包采用互补删除方式,各个数据包既可以单独译码,也可以合成一个具有更大冗余信息的编码包进行合并译码。另外根据重传的冗余版本不同,HARQ-III又可进一步分为两种:一种是只具有一个冗余版本的HARQ-III,各次重传冗余版本均与第一次传输相同,即重传分组的格式和内容与第一次传输的相同,接收端的解码器根据接收到的信噪比(SNR)加权组合这些发送分组的拷贝,这样,可以获得时间分集增益。另一种是具有多个冗余版本的HARQ-III,各次重传的冗余版本不相同,编码后的冗余比特的删除方式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使得删除的码字是互补等效的。所以,合并后的码字能够覆盖FEC编码中的比特位,使译码信息变得更全面,更利于正确译码。
编辑本段三、 结束语
  随着对高速无线多媒体业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和无线频谱资源日趋紧张,探索未来高效率的移动通信系统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HARQ)技术能够很好地补偿无线移动信道时变和多径衰落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已经成为未来3G长期演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技术将会随着 3G长期演进系统的发展不断完善。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词条     查看历史版本

开放分类
    

参考资料

贡献者
carlhzy    


本词条在以下词条中被提及: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共:(0条)
匿名不能发帖!请先 [ 登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