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 科学技术是通过研究和利用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达到有效、便捷、低消耗、高产出等特定目的的方法和手段。
科学技术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
1简介
因为人们研究的客观事物不同,"科学"与"科学技术"是两个可以互相转变的概念,也就是科学可以说成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也可以说成是科学。比如汽车发动机理论相对汽车这个事物而言,这个理论就可称之为汽车发动机科学,而汽车理论就是诸如发动机科学,机械传动科学,电子科学等科学综合应用的汽车科学技术;而发动机理论也是一门科学技术,是包含材料科学,燃料科学,力学等科学综合应用的科学技术,所以,讲科学和科学技术要有针对性,否则科学和科学技术的概念就容易混淆。科学技术可以解决,创造,创新,很多问题及机会。科技有利也有弊,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好好的使用它,才能造福人类。
科学技术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
2本质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
发现或发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各种物质通过这种联系组成特定的系统来实现特定的功能。
二、实现特定的功能的方式
尽量安全,尽量容易实现,尽量低消耗且高产出,尽量高效,尽量稳定,尽量可监测,尽量可调控。
三、物质之间联系的形成受到两种制约
1.一个联系的形成受到另一个或多个联系的制约,也就是说一个规则会受到另一个或多个规则的制约。
2.联系的形成受到矛盾的制约。联系中可能包含着正与负的矛盾,正与反的矛盾,有与无的矛盾,实与虚的矛盾,开与关的矛盾,增强与减弱的矛盾,动与静的矛盾,进与出的矛盾,吸引与排斥的矛盾,吸收与释放的矛盾,合与分的矛盾,热与冷的矛盾,亮与暗的矛盾,大与小的矛盾,长与短的矛盾,重与轻的矛盾,内与外的矛盾,上与下的矛盾,左与右的矛盾等。
人们有时候会忽视一些矛盾,例如:一个柜子就蕴含着很多的矛盾,静止的柜体与活动的柜门之间的矛盾,柜子的内与外之间的矛盾,柜子的上层与下层之间的矛盾,柜子开与关的矛盾,柜门的左门向左开与右门向右开的矛盾,柜子门的正面和反面的矛盾,柜子里已占用的空间和未占有的空间的矛盾,柜子由新变旧的矛盾,一个简单的柜子是在这么多矛盾的约束下形成的,可见矛盾对事物的约束确实很大。
有时要思考:
(1)一个事物包含了什么样的矛盾。
(2)矛盾之间怎样的对立、怎样的统一。
(3)矛盾双方是一起产生的还是先后产生的。
(4)不同的矛盾之间是什么样的联系。
(5)知道一个物质,有没有与之矛盾的物质。
(6)矛盾双方是混合还是中和(例如:等量的白油漆和黑油漆中和成灰油漆,原来的白油漆和黑油漆都不存在了,而等量的白沙子和黑沙子混合成黑白交织的沙子,原来的白沙子和黑沙子都存在。)
四、事物的联系:
事物的联系分为系统联系和事件联系,系统联系分为上下级别的联系(包含关系)和同级别的联系,事件联系分为原因结果、前提条件与触发条件、目的。
物质是事件的基础,事件是物质的变化。物质是系统的结构,事件是系统的变化。
1.系统的上下级别和同级别:
例如,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原子核是上级别,质子和中子是下级别,上级别包含下级别,而质子和中子之间是同级别。
例如:消化系统和胃之间是上下级事物的联系,而胃和小肠则是同级事物之间的联系。
2.同级别的联系:
(1)同级别的事物的联系按作用分为:累加、互补、开启或增强、关闭或减弱。
累加:例如,起相同作用的物质,产生的作用累加在一起。
互补:例如,起不同作用的物质,相互补充、相互依存,共同实现功能。
累加和互补的区别:累加是同种物质的共同作用,只有一个也能产生作用,但是效果低,而互补是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不同物质共同产生作用,只有一个就不能产生作用。
开启或增强:例如,一种物质启动或增强另一种物质的功能。
关闭或减弱:例如,一种物质关闭或减弱另一种物质的功能。
例如:风扇的三个叶片之间的作用是累加,叶片和电机之间的作用是互补,风扇开关可以开启风扇、关闭风扇、增强转速、减弱转速。
(2)同级别的事物的联系按结构分为:顺序(线状)、并列(平行)、循环(环状)、树状、星状、网状。
顺序:例如,先经过A,后经过B。
并列:例如,同时经过A和B。
循环:例如,由A到B,又由B到A,依次循环。
树状:例如,A到B和C,B到D和E。而C到F和G。
星状:例如,A为中心,A发出到B、C、D。(星状好比星射线,星状是特殊的树状)
网状:例如,A到B、C、D,B到A、C、D。
3.层次对应:
例如,X分为A、B、C,Y分为D、E、F,那么X和Y的关系具体就是A、B、C和D、E、F之间的关系。
4.事件联系:
因果是发生变化的本质原理,前提条件是发生变化需要具备的条件,但是具备前提条件不一定就会发生变化,还需要触发条件。
例如事件:火把纸烧成灰,原因结果关系:因为氧化燃烧反应,所以纸变成灰,前提条件:纸、火、空气,触发条件:火点燃纸。原因是变化的本质原理,如果把原因说成表面现象“因为火点燃纸,所以纸烧成灰。”那么原因就和触发条件一样了,为了区分原因和触发条件,把原因说成本质原理,而把触发条件说成表面现象。
例如事件:要合成特定的生物分子,正负基团之间的相互吸引是化学反应发生的原因,适当的温度和pH值以及所需的酶是化学反应发生的前提条件,把各种反应物放在一起是化学反应发生的触发条件,合成特定的生物分子是化学反应的目的。
5.推理:
推理分为正向推理和逆向推理,正向推理是由原因推理结果,而逆向推理是由结果推理原因,在推理时,不仅要考虑原因和结果,还要考虑前提条件和触发条件,有时还要考虑目的。
因果链:原因产生结果,而结果在另一个情况下又作为原因,产生另一个结果,因此就有了因果链,在因果链上正向推理和逆向推理,而多条因果链就组成因果树或因果网,使推理变得更复杂。
6.物质和信息的传输:
很多事物之间的联系体现为物质或信息的传输
(1)发散传输:例如,事物甲向事物乙传输物质或信息X,激发乙产生物质或信息A、B、C。
(2)整合传输:例如,乙收到A、B、C时,激发产生X,乙收到A、B、D时,激发产生Y。
(3)转化传输:例如,甲向乙传输X,激发乙产生Y。
(4)筛选传输:符合特定的条件才可以通过,例如:甲向乙传输A,A可以通过乙,甲向乙传输B,B不能通过乙,例如:乙收到A,A不可以通过乙,乙收到A和B,A才可以通过乙。
(5)反馈传输:例如,甲向乙传输X,激发乙向甲反馈Y,甲收到Y后,抑制或加强甲向乙传输的X,如果是抑制,就是负反馈,如果是加强,就是正反馈。
(6)自身传输:例如,A激活甲,甲并不激发出任何物质,而是以自身来激活乙。
7.阶段结束后的判定与阶段过程中的触发:
有些事件可以用阶段的形式来描述。
(1)一个阶段完成后,下一个阶段可能是固定的,例如:阶段A完成后,进行阶段B。
(2)一个阶段完成后,下一个阶段也可能是不固定的,就是根据一个阶段完成后的状态来决定下一步的操作,例如:阶段A完成后的状态,如果符合条件1,接下来进行阶段B,如果符合条件2,接下来进行阶段C,如果都不符合,接下来进行阶段D,这就是阶段结束后的判定。
(3)在有些情况下,不等到阶段进行完就要进行判定,也就是在阶段过程中进行判定,这就是阶段过程中的触发,例如:有的温度触发器,用于实时处理温度过高的突发异常,这就需要在阶段进行中进行判定,如果等到阶段结束才判定,机器可能就烧坏了。
由此可见阶段结束后的判定和阶段过程中的触发要结合起来。
五、一些科学技术要经过三个步骤:
第一步:观察现象,第二步:提出假说,第三步:验证假说。
具体地说:全面、细致的观察现象,然后利用已学的知识、逻辑思维、想象力、直觉,提出假说,然后设计方法来验证假说,最终,从假说到真理,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科学研究中,事物之间小范围内事物间近距离的、清楚的联系,用逻辑思维容易推理出来,而大范围内事物间远距离的、模糊的、抽象的联系,用逻辑思维可能难以清楚的推理出来,需要直觉和想象力的帮助。
3词义
科技,即科学技术。(science and technology)
科学
“科学”一词是英文“Science”翻译过来的外来名词。清末,“Science”曾被译为“格致”。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学者把“Science”翻译为“科学”。康有为首先把日文汉字“科学”直接引入中文。严复翻译《天演论》和《原富》两本书时,也把“Science”译为“科学”,20世纪初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
总体含义
1.传统认为,科学是人类所积累的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知识体系。
2.我们所说的“科学”指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技术泛指根据自然科学原理生产实践经验,为某一实际目的而协同组成的各种工具、设备、技术和工艺体系,但不包括与社会科学相应的技术内容。
3.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体,技术提出课题,科学完成课题,科学是发现,是技术的理论指导;技术是发明,是科学的实际运用。
科学的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计算机、通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科技企业的迅速增长,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了工业、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有力地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为人类提供了广播、电视、电影、录像、网络等传播思想文化的新手段,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载体。同时,它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破除迷信等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永无止境的发展及其无限的创造力,必定还会继续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加巨大的贡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的不断庞大,作为科学技术变化、发展最高理论概括的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辨证法)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动的反作用日益凸显,现代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体系化和复杂化都使得科学技术必须纳入到哲学的视域中考察,哲学也就自然对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以往的那种把哲学排斥到科学技术之外的观点应该得到更正。
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因历史时期而不同,从技术领先到科学领先发展,从技术与科学分离到科学与技术精密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更加使科学的基础研究与技术的应用开发之间的时间缩短,尤其系统科学的诞生,导致了自动化、计算机、通讯技术从科技到产业化的迅速转化,而系统科学应用于生物医学又导致了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之间偶合,将迅速导致系统医学与系统生物工程的应用,从而导致个体化医学、转化医学与医疗工程化系统的生物医学与生物工业革命,使科学技术越来越凸显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力。现代科技
人类的知识将会大大的增长,今天,我们想不到的新发明将会屡屡出现。我有时几乎后悔我出生得过早,不能知道将要发生的一些事情。——本杰明·富兰克林。
高科技就像沟通现实与未来的使者,引导人们不断开拓发展的空间,走向的具有活力的新世界。
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当代科技革命在全球蓬勃兴起,标志着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成像技术、显示技术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向数字化、高速化、网络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迅速发展。它的高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引导着众多高新技术领域的变革,形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科技创新画面。
4主要科学家
艾萨克·牛顿(1642-1727)英国科学家,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牛顿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发现影响深远。
维尔纳·冯·西门子(1816-1892)德国工程学家、企业家;电动机、发电机、有轨电车和指南针式电报机的发明人,改进过海底电缆,提出平炉炼钢法,革新了炼钢工艺,西门子公司创始人。
约瑟夫·约翰·汤姆逊(1856—1940)英国物理学家。1897发现物质结构的第一种基本粒子一电子。
富尔顿(1765—1815)美国发明家。1807年,富尔顿制成蒸汽汽船。
卡尔·弗里特立奇·本茨(1844一1929)德国工程师。1868年,制成世界上第一辆三轮内燃机汽车。
伏打(1745-1829)意大利物理学家。1800年,他制成伏打电堆,不久又发明伏打电池,使人们第一次获得了稳定而持续的电流。
尼考罗斯·奥古斯特·奥托(1832一1891)德国工程师。1876年,制成第一台四冲程循环的煤气内燃机。使汽车和其后飞机的问世成为可能。
戴姆勒(1834一1900)德国机械工程师。1883年制成的第一台汽油机,1886年又制成世界上第一辆四轮内燃机汽车。
塔尔科特·帕森斯(1854—1931)英国发明家。1884年制成第一台多级反动式汽轮机。
鲁道夫·狄塞尔(1858-1913)德国工程师。1897年制造了第一台柴油机。
贝塞麦(1813—1898)英国工程师。1856年发明转炉炼钢法。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1847—1931)美国发明家。他一生完成1300多项发明,对人类产生了巨大影响。1897年,他成功地研制出白炽灯。
莫尔斯(1791—1872)美国发明家。1837年,发明电报机,1844年5月24日,拍发出世界上第一封电报。
亚历山大·贝尔(1847—1922)美国发明家。1876年发明电话。
伽利尔摩·马可尼(1874—1937)意大利工程师。1895年发明无线电报。1899年3月28日,他成功地实现了无线电通信。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1866年,诺贝尔制成了安全炸药,并且创立了诺贝尔奖。
马克斯·普朗克(1858.4.23.―1947.10.3.)德国物理学家,量子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从此结束了经典物理学一统天下的局面。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举世闻名德裔美国科学家,为犹太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的提出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振动的粒子)——不掷骰子的上帝。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年-1943年),1856年7月10日出生,是世界知名的发明家、物理学家、机械工程师和电机工程师。主要发明有交流电,特斯拉线圈,粒子束武器,特斯拉涡轮发动机,异步发动机,旋转磁场,地面固定波,双线线圈,无线技术。他在电磁学和工程上的成就,无人可以超越,同时特斯拉也被认为是机器人学、弹道学、咨询科学、核子物理学、理论物理学、互联网的先驱,后人因为他的启示,很多获得了诺贝尔奖。他被誉为是“创造20世纪的人”,其中很多超时代的理论,如超时空传输、无线能量传输、真空能量提取、自由能源、反重力等理论,被美国政府保存,外界不得而知。
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1736年1月19日—1819年8月19日)是英国著名的发明家,是工业革命时的重要人物。
5分类
生命科学
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在20世纪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更使得生命科学技术成为21世纪高新科技的主流。由于生命科学技术能够揭示生物构造和遗传的秘密,对于促进人口与健康、农业高新技术、生态环境、食品和化学工业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空间科学
空间科学是当代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尖端技术之一。人类进入空间,在那里进行科学研究,开发无限的空间资源,定居、旅游,以致建立起空间文明,这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实现这一梦想,将依赖于空间技术的进步。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各种应用卫星的广泛应用,人类开创了卫星通信、卫星广播、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勘测和空间科学、军事应用等前所未有的新领域空间技术的发展对于广播电视、远距离通信、气象预报、资源普查、导航定位、农业生产、救援救灾、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发挥了传统方式无法达到的效益和作用。
哲学
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最高概括和总结。
数理化科学
数学:数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研究数量关系或数的部分属于代数学范围,研究空间形式或形的部分属于几何学范围。
物理学:物理学原是自然科学的总称。由于物质和能量是自然界的基本组成要素,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和能量变化的科学。
化学:是研究各种具体物质的性质、组成和结构,以及在特定条件下它们所发生的反应和变化的自然科学。
天文学:天文学是研究天体的运动和性质的科学。广而言之,它研究宇宙的物质结构和能量变化。
地学:地学是地理学的简称,包括地理学和地质学两个学科。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即人类生存在其中的地理环境的科学,主要探索地球表面自然和经济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和空间关系,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部门地理、区域地理等分支学科。
生物学:是研究有生命的物质的产生、发展及规律的科学。大体上分为研究动物生活习性的动物学和研究植物习性的植物学。
医学:是以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农业科学:农业科学是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技术的科学,包括作物栽培、育种、土壤、气象、肥料、农业病虫害等,还可以包括林业、畜牧和水产业。
能源科学:能源科学是研究各种能源现象及能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规律的科学。
环境科学: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兴综合科学,主要研究人类环境质量及保护和改善,领域十分广泛,不仅包括各种自然因素,也包括了一定的社会因素。这门学科以生态学和地球化学为主要理论基础,并充分利用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地学、医学、工程学等各领域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对人类活动引起的空气、水、土地等环境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
人文科学类
政治学:是一门系统研究国家学说,政治理论、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科学。
经济学:是研究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等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军事学:是研究战争和战争指导规律以及军队建设规律的科学,又称军事科学。军事学分为理论科学和技术科学两个部类。
法学:是法律科学的简称,它是一门以法律为研究对象的古老而又独立的社会科学分支。它主要研究法律的本质、形式、特点和作用;法律的产生、发展和消灭的规律;法律的范围、制定和执行等内容。
文艺学:文艺是文学与艺术的统称。研究文艺的各种现象,从而阐明其基本规律及基本原理的科学,称为文艺学。
历史学:是研究、阐述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及其规律学科。它包括对从古至今人类社会的、分期的或分类的研究(如人类社会发展简史、世界各国史、民族史及通史、断代史、专门史),及以阐述历史学的一般原理与方法的史学概念,探讨历史学本身的发展历史的史学史,研究史料及其利用方法的史科学等。
考古学:是一门以实物史料为研究对象、探讨人类历史的科学,它属于历史学的一个部门。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现象和语言规律的科学。它是从实践中概括、总结出来的语言理论。
高新科技类
遥感技术:这是本世纪6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探测技术,它从遥远的地方去感觉运动着的物质的映象,借助专门的光学、电子学和电子光学探测仪器,把遥远的物体所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号接受记录下来,再经过加工处理,变成人眼可以直接识别的图像,从而揭示出所探测物体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超导技术:利用超导电材料的独特性质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技术,称为超导技术。
微电子技术:运用电子学基本规律,研究各种电子元件、器件设备和系统,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国防及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应用技术,就是电子技术。而微电子技术则是电子技术的微型化发展技术。
微波通讯:微波通常指波长从0.3米到10-3米,频率从109赫兹到3x11-11赫兹的电磁波。利用微波的性质可以制成体积小、方向性极高的天线系统,进行远距离通讯。微波可以毫无阻碍地穿过电离层,通讯质量远高于短波,为宇宙通信、导航、定位以及射电天文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超声波技术:超声波指频率超出音频范围的振动波。超声波技术成为研究超声波在生产技术中的应用以及有关量度技术和仪器设备的专门领域。利用超声波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速度的变化,可以检测出材料中存在的缺陷,它用于探测时,除了没有x射线探测带来的辐射危害外,还可以透视得更清晰、更深入。
人工智能: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模拟人类智力活动的一项科学技术。其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电子计算机和机器人的进步。
6作用
经济发展
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只有发达国家的1/40。科学技术一旦转化为生产力将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其作用大大超过了资金、劳动力对经济的变革作用。
军事上的战斗力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科技强国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共同选择。
政治上的影响力
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已成为国际政治斗争中的一个筹码和大国地位的象征。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可能成为较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社会进步
科学技术所开拓的生产力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但对科学技术的使用不当,又引发了世界范围内极其严重的环境问题。
7大事记
人类基因研究
1、1999年12月1日,由英、美、日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宣布已译出首对人体染色体遗传密码,这是人类科学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历史上与曼哈顿原子弹工程及阿波罗登月计划齐名的人类三大科学工程之一,但其价值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远远超过前两个计划。
2、2000年6月26日,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基因组草图终于绘制完成,中国科学家参与并高质量地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百分之一的测序。任务表明中国科学家有能力起跻身国际科学前沿,并做出重要贡献。
3、2000年2月12日,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六国科学家联合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其分析结果,人类基因组的完成图将于绘制出。绘制出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图谱,破译出人类全部遗传信息。这一计划的实施将为人类自身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给医药产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变化,将促进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及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中国航空航天技术
1.2000年12月21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二颗“北斗导航试 验卫星”发射成功,它与2000年10月31日发射的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一起构成了“北斗导航系统”。这标志着中国将拥有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这个系统建成后,主要为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海上作业等领域提供导航服务,对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2001年1月10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1月16日,“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准确返回并成功着陆。这是中国航天在新世纪的首次发射,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它标志着中国向实现载人飞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这次成功的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4.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将宇航员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送入太空。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能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
5.2013年12月14 日, 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标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
6.中国科学家在纳米科技研究方面,居于国际科技前沿。最近的一次,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直接发现纳米金属的“奇异”性能—超塑延展性,纳米铜在室温下竟可延伸50多倍而不折不绕,被誉为“本领域的一次突破,它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无空隙纳米材料是如何变形的”。从总体看,中国有关纳米论文总数排行世界第四,在纳米材料研究方面已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
7.超级计算机智能化2000年11月29日,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台具有人类外观特征、可以模拟人行走与基本操作功能的类人型机器人,在长沙国防科技大学首次亮相。类人型机器人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机器人技术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8.2001年3月,国家在北京展览馆举办了“863”计划15周年成就展。“863”计划自1986年3月实施以来,共获国内外专利2000多项,发表论文47000多篇,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2000多亿元。863计划重点支持的高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整体距离明显缩小,开始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60%以上的技术从无到有,如今已进入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另有25%仍然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原来的基础上也有很大进步。
中国深海技术
2012年6月30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试验区成功进行7000米级海试的最后一次下潜试验,下潜最大深度达到7035米。“蛟龙”7000米级海试的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下潜试验都突破七千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可以说这次海试获得圆满成功。“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由国家海洋局下属的中国大洋协会组织多家科研单位共同承担研制任务,中船重工七〇二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声学所作为核心单位,联合国内百余家科研、生产部门和高校,在长达10年的研制和试验过程中,攻克了中国在深海技术领域面临的一系列空白和关键技术瓶颈。
8相关名言
地外文明的探索不仅是宇宙探索的一部分,同时对人类的进化和科技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周海中
只有有效地继承人类知识,同时把世界最先进的科技知识拿到手,我们再向前迈出半步,就是最先进的水平,第一流的科学家。——温伯格
科学技术体系本身是一种现代社会组织,必须以一种现代精神原则作为运动动力,仅仅依靠增加资金与人员的投入,并不能获得所期待的科技产生。——何家栋
开放分类
贡献者